古代元旦怎么过?
周代以祭祀迎春、鞭打春牛的活动,来庆祝元旦。每年夏季,首先由历法部门,一般是钦天监,预测出来年立春的准确时间,并根据年月干支,决定取哪一方向的水土做成一条土牛和一尊句芒神的造型。到了立春,皇帝率领文武百官在都城先农坛前迎春鞭牛,各级地方带领百姓在城郊迎春拜牛。
汉朝的元旦我们现在的庆祝方式基本相似,除了传统的傩戏(nuó xì)之外,汉武帝还发起了个“大朝会”,也称“正旦大会”。歌舞表演,杂技魔术,应有尽有。
唐代除了把之前历朝历代的元旦习俗都继承了之外,似乎更加注重吃饱喝足,据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三记载:“唐岁时节物,元日则有屠苏酒、五辛盘、胶牙场。”可见,在饮酒上,唐代主要以屠苏酒为主,这是从南朝开始,兴盛于唐的风俗。
南宋时期庆祝元旦的方式就简单了很多。据《梦粱录》记载,南宋的人们在元旦这一天不论男女老少,把旧桃符换上新桃符,然后穿上漂亮的衣服,走亲戚访朋友地相互拜年,表示祝贺。
明清时期对于元旦这个节日相当重视,元旦被认为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放爆竹,穿新衣!亲友互相串门询问身体是否安康,如果家中有年长的老人,一家人则会选择在这天来为老人请安问好。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忙碌,吃一顿团圆饭,就算庆祝新年了。
古代元旦如何由来的?
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史书记载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