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网通社从官方获悉,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2022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高度肯定中国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出行方面领先地位,表达继续投资中国坚定立场并提出三项主张:第一、打破壁垒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巨大挑战;第二、技术开放助推减排降碳,创新亟需整体性和全局性思维;第三、中国是推动新兴技术超大规模应用的热土,如某项技术能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
(资料图片)
齐普策表示:“加强跨国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仍是全球主题。德中两国在汽车领域的长期合作就是绝佳范例。今年是德中建交五十周年,展望未来,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双方合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宝马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我们将携手为世界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行业繁荣。”
面对诸多全球性挑战,各国间不应制造更多的壁垒,而是需要更大力度的开放。齐普策认为,对汽车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追求将德中两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双方均致力于保持行业竞争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可持续发展和气候保护是大家共通的语言。
比如,在去年6月的首届宝马集团可持续发展中国峰会,宝马集团携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等机构共同发起“产业链绿色转型倡议”,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面临“钢铁低碳转型、绿色电力获取、循环经济及绿色低碳标准”等挑战,联合产学研各方专家开展深度研讨、专题研究、实地调研等活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已经围绕钢铁绿色转型和绿电获取等专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供相关政策制定者参考。
本月初,宝马集团与河钢集团在沈阳签署《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宣布2023年起将在量产中逐步使用河钢的低碳汽车用钢,并在2026年逐渐过渡到基于氢冶金技术生产的绿色汽车用钢。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跨领域合作,为绿色汽车用钢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打开了一扇门。
齐普策还以宁德时代为例,表示本土化带来的好处是双向的。“正如德国企业深耕中国市场,中国企业也在德国开疆拓土。” 宝马集团电芯伙伴宁德时代已在德国建设大型电池生产基地。而在一个领域合作也会在其他领域创造合作机会,两国在汽车高压动力电池领域标准化合作也会以此为契机相应推进。
齐普策表示,“上述案例表明,像宝马集团这样的跨国企业在推动减碳合作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未来我们应该去不断拓宽并坚决遵循的道路。各方终将从中受益”。齐普策指出,经济增长、气候保护与行业发展韧性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世界各地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情况不尽相同,宝马集团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同时,也在努力让全球各地宝马客户都能在他们车辆中体验到最先进、最环保的技术。
2025年,宝马将发布基于全新构架、搭载第六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的“新世代”车型。到2030年,宝马集团销量中将有超过一半为纯电动车型。未来10年左右时间,宝马集团计划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0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时,宝马认为氢燃料技术同样具有零排放潜力,可以成为纯电技术的有益补充。宝马集团研发的氢燃料电池驱动车型iX5 Hydrogen已计划投入小规模量产。
此外,宝马把可持续战略拓展到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供应链、生产和回收三个方面同时降低碳排放。今年6月,华晨宝马生产基地大规模升级项目(简称:里达工厂)落成投产。里达工厂拥有面向电动化生产体系,是宝马集团BMW iFACTORY整体性生产战略最新例证,从“精益、绿色、数字化”三个方面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到2030年,预计电动车型将占到宝马集团销量的50%以上。
齐普策认为,中国稳定、可预期的政策体系让技术开放成为可能,也使各项减碳技术的潜力得以被充分挖掘。过去十年当中,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可持续技术产业基础,无论是太阳能、风能还是高压动力电池,中国不单单在市场容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更引领全球创新风潮。如果某项技术在中国形成规模,就能在全世界规模化应用。我们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见证了这一点。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并将继续成为可持续出行的主要驱动力。
展望未来,齐普策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宝马集团也将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实现共创共赢。同时,他认为德中两国的合作潜力依然巨大,双方应延续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齐普策表示,“无论是在德国国内,还是在欧盟层面,我都不遗余力地表达这一立场。德中两国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即充分利用两国最先进的技术,实现产业精益和数字化。我们将携手为世界开发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行业繁荣。”
一同与会的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也发表相似看法:“宝马在中国发展是德中长期友好合作范例。去年我们在中国销量超过84万,从2010年至今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已经获得超过830亿元人民币投资。目前,我们正与中国伙伴一起探索循环经济和全产业链减碳,并与中国创新势力一道推进数字化和电动化转型。我们坚信,只有合作才能解决全球现在面临的诸多挑战。”
(图/文 网通社 石瑞)关键词: 中德合作